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和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分别于3月4日、3月5日在北京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将来到首都北京,共赴盛会,共商国是。近日,我校统一战线成员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方式密切关注两会情况,第一时间学习两会精神并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谈感想、谈体会。
冯玉雪 民革党员、艺术设计学院教授:
深入学习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深受鼓舞,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注民生福祉,推动社会公平: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要改善民生,特别是要关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问题。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聚焦经济发展,助力高质量增长:我们要结合自身专业背景,服务于社会经济领域建设与发展,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践行绿色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为保护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履职能力: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更好地履行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我们以两会精神为指引,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代志明 民建郑州轻工业大学小组负责人、政法学院院长:
在全国两会胜利召开之际,作为一名民建会员,我深感责任重大,倍受鼓舞。我深入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深刻感受到报告立足国情、回应民生的政治智慧,以及新时代新征程中“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报告起草过程充分体现了“开门问策”的民主精神。国务院通过总理座谈会、地方部门意见征集、网络建言三大渠道,覆盖专家、企业、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展现出对多元声音的尊重与包容。作为民主党派成员,我尤为关注报告中“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实践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优良传统,也为民主党派履职尽责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报告对教育领域的部署令人鼓舞。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特别关注报告中关于“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容。这不仅为高校指明了发展方向,也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将继续致力于教学与科研创新,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全国两会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各界智慧与共识。我将持续关注会议精神,深入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教学科研与参政议政工作中,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栗志强 民进郑州轻工业大学支部委员、十届中原区政协委员、政法学院副院长:
聆听了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本人深受鼓舞。回顾2024年,我们的国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各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党外知识分子,本人倍感振奋!
展望2025年,我们国家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把发展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也将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大使命,作为高校教师、民进会员和中原区政协委员,我将坚决学习贯彻两会精神,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坚守在科教兴国、教书育人岗位上,履行好“参政议政”“社会服务”职责,围绕教育、养老、青少年成长等议题展开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魏明宝 农工党郑州轻工业大学支部主委、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
阳春三月,万物竞发。2025年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政府工作报告高屋建瓴,催人奋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农工党党员,我深感振奋,备受鼓舞。报告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和人才评价改革等议题摆在突出位置,强调了其关键性和紧迫性,这为我们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高校教师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我们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报告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报告中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高人才队伍质量,开展“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待遇保障”等举措,为我们高校教师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要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立足岗位贡献力量。
肖元化 致公党党员、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
作为高校教师,学习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对教育、科技与民生发展的战略部署。
以教育家精神引领育人使命:报告强调“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这要求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例如,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科研兴趣,推动产学研融合,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新质生产力人才。同时,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个性化成长,落实“全员育人”理念,助力学生成为有理想、敢担当的时代新人。以科技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报告提出“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作为高校科研工作者,我将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深化与企业的技术合作。例如,探索人工智能、绿色材料等前沿领域,推动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升级。此外,积极参与地方乡村振兴项目,通过科技帮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以党派身份践行社会责任:作为致公党员,需发挥侨海特色,在参政议政中建言献策。例如,围绕教育公平、碳达峰等议题调研,提出优化职业教育体系、完善绿色技术扶持政策等建议。同时,依托高校资源开展公益培训,为社区教育、老年群体数字化赋能贡献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我将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担当,践行“双岗建功”,为培育创新型人才、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姚妮 九三学社社员、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副教授:
春风送暖,万象更新。随着全国两会的顺利召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科学部署新一年的重点任务。报告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强调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展现了党中央的战略定力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作为高校教师,我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性,未来需加强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创新驱动发展贡献力量。
报告聚焦教育改革,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并保障教师待遇,充分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教育是国之大计,高校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我将坚持立德树人,将报告精神融入教学,探索创新教育方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面对信息化教学趋势,需不断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推动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作为九三学社成员和高校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将立足岗位,提升教学科研水平,积极推动教育改革,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郭歌 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秘书长、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我国教育领域指明了新方向,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深受启发,对未来工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考与规划。报告中提到分类推进高校改革,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快“双一流”建设,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这与高等教育发展息息相关。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同时,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教学工具,如智能辅导系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借助教育大模型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但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人工智能,避免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
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内容,让我们对教育充满信心。作为一名高等教育领域的一线教师,我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将把学习“两会”精神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积极为新时代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金楠 校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国际教育学院院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着重强调要“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等。作为一名留学归国的人民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备受鼓舞。青年是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作为青年科技工作者,面向一系列重大战略需求,要实现科技创新“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迫切需要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勇挑重担,积极投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伟大实践。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报告精神,结合“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工程”“中原英才计划”等,做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凝聚青年科技工作者奋进力量,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实际行动。
信心凝聚力量,实干谱写华章。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留学人员联谊会的纽带作用,引进优质国际教育资源,推动国际科研合作,为进入我省“双一流”高校第二梯队和建设国际化特色高校贡献更大的力量。